青岛市海洋发展局2021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20

  2021年,市海洋发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进海洋工作,推动全市海洋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海洋生产总值3129.6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4%。

  一、一年来,我们锚定航向,创先争优,海洋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展现海洋强国建设的青岛担当。深入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抢抓中央赋予青岛海洋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编制《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关于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正在谋划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推动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国家三大深海平台”落户青岛,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部、省、市三方共建方案。全国唯一的、投资规模最大、保存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揭牌运行。高质量完成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就业人员测算国家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创新模式。

  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滚动推进总投资3600多亿元的110个涉海重点项目(15个纳入省重大项目),1—10月份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8%,开工率达到98%。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聚大洋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百发海水淡化二期、崂山沙港湾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进入新阶段,今年6月试验区“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实施三文鱼规模化收鱼,引进山东海洋集团投资50亿探索构建陆基育种、近海驯化、远海养殖、综合加工的绿色养殖新模式。全国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造顺利,将于年底前下水调试。持续加大海洋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前三季度全市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124个,总投资976.4亿元,其中过50亿元项目6个。

  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联合清华大学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共同组建的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挂牌成立,初步构建起“强核心+大平台+产业化”的新型海洋研发机构和创新机制,首批筛选的20个拟落地项目中有3个已纳入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组建了由7名院士和8名首席科学家领衔的18个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海工院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一体两翼发展。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蔚蓝生物等研发平台,建立“企业+研究院”前、中、后端对接协作机制,加速海洋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加强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28家省级中心通过评估考核,7家认定为优秀,列全省第一位。

  二、一年来,我们牢记初心,顺应期盼,惠企利民举措越来越实

  谋海为民,全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筑牢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聚焦海洋渔业、海域使用等领域,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察民情、用真功、办实事,2020年“三民”活动市民意见建议办结率达到100%,2021年内办结“三我”活动、政务热线等市民诉求和问题900余件。建立政务服务事项“好差评”工作制度,好评率100%。严把水产品质量关,开展部、省、市三级水产品质量抽查,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扩大政策性渔业保险覆盖范围,渔民参保人数、船数、平均保险额持续提高,渔民出海作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精准施策,助力涉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回应企业政策诉求,围绕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高端航运服务业、现代渔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制定《关于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5条政策》,精准助力企业发展。举办2021青岛渔业线上博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直播带货、云推介等方式,带动提升青岛渔业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知名度,帮助企业深度开发水产品市场潜力。

  优化环境,合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完善市委海洋委重大项目顶格推进机制,聚焦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难心事”,协同相关部门推动立项、用地、环评等手续快速办理,让企业办事“无障碍”“零等待”。拓展涉海企业金融服务渠道,与国家开发银行、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等深化合作,共同帮助解决涉海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巩固提升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联盟,促进企业资源共享、产学研协同、资本对接和产能合作。

  三、一年来,我们尽锐出战,奋楫笃行,管海护海成效越来越好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高质量完成海岸线修测任务,进一步优化海陆空间资源。严格实施围填海管控,规范海域使用管理,依法为青兰高速机场连接线等民生项目提供用海服务保障。严格伏季休渔执法,深入开展中国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建立与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海岸警察、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群众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媒体监督力度,截至目前查处各类违规渔船260艘,收缴地笼网具4.5万余套,查扣处置涉渔“三无”船舶156艘。加快推动插卡式“AIS”设备和安全救助卫星通信终端配备,提高渔船安全防范能力。

  打好海洋灾害防治攻坚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面对海上突发溢油事件与史上最大规模浒苔绿潮灾害交汇叠加的情况,连续坚守奋战三个多月,构建海上三道防线,创新海上转运投放等处置方式,组织出动渔船4.7万余艘次,清理海上油污垃圾约2万吨,清理打捞浒苔145万余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负面影响。在全省率先完成我市范围内全部1300多公顷互花米草刈割任务。

  涵养海洋生态环境。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紧实施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加强涉海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完成纳入市办实事的29个渔港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发布了《青岛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加快推动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开展渔业增殖放流,累计投入1400多万元,完成放流苗种8.6亿单位,有效养护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与群众期盼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支撑不够,政策力度和精准性不足;渔港管理和渔民安全保障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海洋生态保护还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局面;海洋执法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提高,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新的一年,市海洋发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全球现代海洋产业、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全球海洋生态示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为全市海洋发展再上新台阶,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