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秦帝国》谈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5-01-0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期间,正值大型古装历史剧《大秦帝国》第一部在中央八台热播,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此剧的播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产生了强烈反响。
《大秦帝国》(以下简称《帝国》)根据作家孙皓晖同名历史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战国时期,在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大争之世,濒临绝境的弱小秦国以变法推裂变、求蜕变的故事。剧中,秦孝公力排众议,向山东六国遍撒《求贤令》,招得法家大才卫(商)鞅并予以重用,从而在秦国掀起一场亘古未闻的变革风暴,古老的秦部族正是在这裂变般的阵痛中重生、蜕变,开启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车轮。
该剧通过导演的精心打造,借助演员的倾力演绎,还原了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史实,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壮怀激烈的历史画卷。看完《帝国》,研读四中全会公告,念古思今,更感当前中国推行依法治国方略既是世情所需,更是历史抉择;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剧中人物的一些观念和做法虽然时隔久远,但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的界别原则
《帝国》的主人公商鞅在多种场合发表过“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的言论,尤以他与景监的对话最有代表性。商鞅有两句话非常经典,“人心如海,汪洋恣肆,仅善恶二字如何包容?”“法治就是后发制人”。不难看出,商鞅所强调的“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其核心要义就是不能凭主观臆断来办事。换言之,就是判定一个人是否违法一定要有证据,一定要有客观行为(即奸行)作支撑。这一思想,与现代司法中的“疑罪从无”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但要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细化各类制度法规,规范公民言行举止,更要在去主观化上下功夫、用气力。作为执政阶层和司法机构,要有界别诛心之规、预防诛心之策、防范诛心之举,不能让“我认为、我感觉、我判断”等想当然式的主观意愿干扰法治运行、阻挠法治进程,着力让“言之有据、推之有证、行之有实”成为主流、成为现实、成为自觉,实现政府依法执政,百姓依法办事。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科学的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两千多年前,商鞅为了富民强秦,耗时三个多月,跑遍了秦国数十个县,足迹遍布山野村落,穷乡僻壤,全面细致而准确地掌握了秦之国情、民情和族情,为他顺利推出强秦《九论》、全力推进秦国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千多年后,革命导师毛泽东于1927年1月4日,开始考察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历时32天,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为蹚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理论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诚如实践出真知一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古今通用,中外皆宜。凭空想像想不出治国良策,闭门造车造不出国家强盛。所以,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著书立说;抑或是改革创新,还是依法治国,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特别是正确的调查研究,否则一切都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排除干扰、心无旁骛的非凡定力
鬼谷子曾经说过,“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秦孝公和商鞅为了实现强秦梦,在列强环伺、内忧外患的艰难条件下,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终于使秦国由积贫积弱的小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翘楚,这份定力、这种执著,着实令人敬仰、发人深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集中精力,以钉钉子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周永康、徐才厚等“蛀虫”、“硕鼠”的腐败行为对党、国家、军队和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想在短时间内消除负面影响、树好形象、取信于民是非常困难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应以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品格,发扬“一年干成几件事”或“几年干成一件事”的拼劲、钻劲和执著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实现依法治政,依法治民,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言必行、行必果的担当和作派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帝国》中,商鞅为了强化国民的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自觉依法行事,可谓煞费苦心。他采取“徙木立信”的方式,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官方言出必行的实效,进而信之拥之且积极践行之,以此拉开变法的序幕。他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出言不苟、一诺千金,渭水边斩首近千人不手软;因太子犯法而刑太子之傅公子虔、黥太子之师公孙贾不循情,竭尽全力保证了政令畅通,为依法治秦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废除了“刑不上大夫”的陋习,开创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共和国第一大案”时,毛泽东力排众议,坚决惩处刘青山、张子善,捍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敲响了警钟,从而使党的风气至少好了二十年。时至今日,虽说世情国情复杂多变,但法治仍是祛疾妙药、治国良方,必须紧抓不放、强势推进。否则,一切都将囿于陈规,陷于旧习,止于开端。正如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一样,不玩文字游戏,不做语言的巨人,说了就做,做就做好,以行胜于言的作风倡导新风正气,引领法治进程。